小学部数学组积极参与第三届“高效课堂”大赛
经过短短两周的紧张角逐,小学部全员参与的“高效课堂”赛课活动全部结束。
此次活动,小学部数学组各位老师高度重视并积极落实“课堂七要素”。在备课过程中,紧紧围绕“高效”的目标要求设计教学环节;在上课过程中,尽量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本次赛课活动中,各位老师的教学都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是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独学为群学。低学段的几位老师,精心设计了动手操作的学习环节,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思考问题,手脑并用学习知识;中高段的几位老师,都设计了先学后教的环节,通过提出自学要求,让学生先自学,然后再小组讨论交流,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改变了以往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
二是重组教材,适当裁剪和拓展,提高了学习效率。
顾阅文老师执教《百分数》的认识时,将百分数与分数具有相同的“比”的意义一带而过,将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引入课堂内学习,使学习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到的知识更多;孙艳老师在《认识11~20》各数时,将第一课时认识数的组成与第二课时认识数位有效的结合,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比较丰富,避免第二课时教学时的重复内容(摆小棒、数小棒的过程),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是注重学习效果的反馈。在教研组长罗仕云老师提出“如何落实课堂中当堂检测?”这一研讨问题的前提下,各位教师针对这个问题在此次赛课中都作了尝试,每个老师都精心设计了当堂练习题单,有的是在课尾几分钟对整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检测,有的是在课堂行进中每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及时检测并作反馈。
|
|
动手动脑,积极思考 | 积极发言,勇于质疑 |
|
|
教师提问,指出疑难 | 教师参与,共同合作 |
|
|
教师精讲,耐心点拨 | 认真进行当堂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