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周国旗下演讲及校长特别嘉奖
演讲主题:振兴中华 从我做起
泱泱中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每一寸土地都深深地烙印着华夏民族与炎黄子孙的足迹与荣耀。无论是奔腾的长江、黄河,还是高耸连绵的秀丽山脉,都是我们灵魂为之寄托的归处。我们无限向往,我们亦无比热爱!也正是这份真挚而又强烈的情怀让我的心中一直埋藏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振兴中华,从我做起!
|
|
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在《清议报》第35册上发表《少年中国说》,言语激情澎湃,宛若大声呼喊着一个新的“少年中国”诞生!
他说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这段话不但影响了我,更是影响了中华几代青少年!他就像一盏明灯,为我们青少年点亮了人生的航标灯!
21世纪,这是一个资讯发达、 信息爆棚的多元化时代。电脑、网络让我们可以更为广泛地了解和认识自己以外的世界,与一些国家相比,我们这一代青少年无疑是特别幸福的。祖国强大,家庭幸福。我知道,这样的幸福是依托于祖国的强大与安定,就像歌儿里唱的那样——没有国哪有家!所以我要把这份蕴藏在温暖里的爱升华成为一种责任感,心怀大志、放眼未来,用实际行动去抒写自己的理想。
说到理想,当代著名作家杨朔曾经这样说过:“人要靠理想才能生活,没有理想,就会失去生活的力量。正是对未来抱着理想,我们的人民才能有那么饱满的战斗力量。”
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现在还不能像民族英雄杨利伟一样即刻远赴太空遨游,也不能跟老一辈革命壮士巾帼一般抛头颅、洒热血,但是我却拥有可以无限扩展的未来和希望。“复兴中华从我做起”,并不仅仅是一句标语或者口号,而是我们应该为之奋斗努力的光荣使命。
周总理曾经说过,“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但为了“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我不仅仅要刻苦学习,更是要我要把这一理想融入到每一天点点滴滴的行动中去——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学校要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在外还要关心他人,时刻以“为明国际学校优秀学生”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同学们,立即行动起来,向知识进军,用书籍点燃智慧的明灯,“欲养鲲鹏志,先要精读书!龙从书海跃,鹏自笔山飞!” 让我们心中永远记住这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校长特别嘉奖
七年(6)班校长特别嘉奖令
本周获得校长嘉奖的是七年(6)班的刘何雨果同学。
在开学初军训中,刘何雨果同学能吃苦耐劳,服从命令,严格要求自己,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团结同学,出色的完成了军训任务,并把军训中培养的良好习惯始终坚持。
|
|
班级管理方面,她主动担任6班学习委员。作为学习委员,她以身作则,帮助同学,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起到了带头作用;学习上,她每天都自主预习第二天的学习内容,独立认真的完成作业,目标明确,勤于思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学习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她还经常与班主任和生活老师沟通解决同学们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同学们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受到同学们一致好评。
在校园中自主管理中,刘何雨果同学是学校团委副书记,不仅管理好了班级,还协助老师处理了校园的大大小小很多事情。
经七(6)班全体师生推荐,校长批准,特给予刘何雨果同学校长特别嘉奖,以示鼓励。
九年二班校长特别嘉奖令
王晋延,是九年二班的一名学生,外表看上去这个大块头应该是个粗线条的大男孩,而实际上他心思却十分缜密、细腻。现在读九年级的他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为明了,但是在“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方面他却始终如一的坚持着。
进入九年级以后,时间尤其宝贵,学习上管好自己是最基本的要求了,王晋延同学在课上以及课下从来不需要老师担心,家庭作业三年以来几乎是“零失误”。记得在一次单词过关验收中,班上有几个同学没有过关需要重新听写。可还没等老师来安排任务,王晋延便主动利用课间时间把这几个同学召集起来,提前完成了听写任务。他的严谨与未雨绸缪不仅使自己得到了提升,而且对同桌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生活中也处处体现出这个男孩的细腻,在宿舍区他总是第一个起床,作为寝室长每天兢兢业业督促好寝室成员打扫好卫生,按时就寝、遵守生活区纪律。“起的最早,走的最晚”是他在生活区的真实写照,因为有他的认真负责,寝室方面量化分几乎没有丢过。
经九二班全体师生推荐,校长批准,特给予王晋延同学校长特别嘉奖,以示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