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帽”的蜕变
餐厅里,那个歪歪戴着大红帽,穿着大红外套,不停抖动双腿的人是谁?不用说,一定是他;早操队列里,那个歪歪扭扭,总是掉队的人是谁?不用说,还是他;课堂上,是谁又在不停搞小动作?是谁又在叽叽咕咕不停讲话?依然还是他……他是谁,他就是7(9)班的陈同学,也是班里的“大红帽”。
第一次和他交流时,他从不正眼看我,眼神里满是“无所谓”。也许他在想,估计又是要责怪他了。与此相反,我微笑着走近他,给他理理乱了的帽子,说:“这段时间还习惯吧?觉得吃得香吗?晚上睡觉好不好?”他很是疑惑地看了看我,简单地说:“习惯啊。”“学习上呢?”“挺好的。”“晨跑累不累?”“不累。”我满脸堆笑地对他点点头:“这样就好。”
第二次,他又戴着大红帽出现在餐厅的饭桌了,饭桌又开始轻微地在晃动。装着无意识地走近他,看看他的菜:“哇,好香啊,看得我都饿了。”然后突然把目光移到“红帽子”上:“咦,这个是学校统一发给你们的帽子啊?好丑的大红帽啊!”“哈哈哈……”同学们都笑了。他说:“不丑啊,我觉得好看。”同学们又哈哈大笑。“哎,这么帅的一小伙子,戴这么一个大红帽子真可惜,把人都搞丑了。”他低着头,一句话没说,把帽檐拉得很低。我又说:“我觉得大红帽不帅,还是小红帽帅。”有同学嘀咕着说:“小红帽是志愿者哦。”“对啊,我立刻说,赶紧地表现给我看,把这个大字改成小字吧!”接着又说:“哈哈,对了,每天晨跑我来的时候怎么找到我们班班级的位置的你们知道吗?都是因为××的大红衣服,都成为我们班的标志了,哈哈。哎,不过我每次都发现这个大红衣服在队里面不安分呀,而且特显眼……”他没有说话,估计应该在思考还要不要穿。
又一次,班里有孩子向我反映:“陈同学真是太烦了,总觉得自己是寝室大哥一样,每次指挥我们做这样做那样,但是我们请他帮忙的时候他从来不会帮助,大家都特别讨厌他,感觉他像一个小混混。”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点严重,决定在他父母周末来接他的时间与他们聊聊。
通过与他父亲的交流,才知道这个孩子特别喜欢与别人不一样,穿衣服一定要与众不同,不管好不好看,就是要显眼,要出众。之前对同学也是喜欢大呼小叫,希望大家都听他的,但是总是没有人愿意听他的,于是回到家就指挥父母。由于是独子,家里都顺着他。听到这些,我立即对他父亲表示出这样做的错误,和他交代好不要告诉孩子我找他谈过话的问题后,建议他从微小的事情去改变他。比如穿着,尽量给他买“规矩的、低调不张扬”;比如坐姿,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一定要严格要求;比如使唤他人,要让家里每个人都不要答应他不必要的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等等。但是记住,这个孩子千万和他“硬不得”,不能过分地责怪他,要和他“慢慢磨”,慢慢去改变他。
同时,向班主任王老师反映了这个问题。王老师知道后,一再在班里强调作为一名优秀中学生的基本表现和基本修养,微小到服饰动作礼貌用语等等,并将优秀表现列到了班里的“加分量化考核”中来。之后,我们也在悄悄地关注着他的点滴变化,随时和家长交流他的表现,提醒家长随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过了一段时间,终于没有在头顶看到了大红帽,也没有了穿在身上的红衣服,早操里也没有再掉队了……更欣慰的是,终于,没有孩子在我面前告他的状了。但愿,我看到的是这个孩子真实的蜕变。的确,到目前这孩子仍然还有很多没有改变的坏习惯,他是个好孩子,更会成一个优秀的好孩子,甚至,他一定能变成一名优秀的“小红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