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高效课堂取得阶段性突破
——小学部第三届高效课堂教学大赛透视
教学大赛彰显阶段成果
为了全面推动高效课堂的深入实施,我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全员参与的高效课堂教学大赛。小学部第三届高效课堂教学大赛于11月29日至12月12日举行。本次大赛拟定四个阶段分步推进:第一阶段:教学设计(11月26日—11月28日);第二阶段:课堂教学(11月29日—12月7日);第三阶段:教学反思(12月8日—12月10日);第四阶段:学科展示(12月11日—12月12日)。小学部第三届高效课堂教学大赛参赛教师队25人,共推出25节参赛课。其中语文7节,数学6节,英语5节,武术、形体、声乐、陶艺等学科共7节。
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彻底颠覆。25节课不失个性,这与学科特点和教师个人风格密切相关。但在关注课堂高效上却表现出更多共性特征,成功实现了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教案向学案、预设向生成等多个转变。这无疑可以认为,这是小学部在实践高效课堂两个学期之后并在关键环节取得阶段性突破的标志。
本次大赛学生在课堂中的“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讲解得到有效的“自我控制”,除了必需的“课堂导学”和“精讲拓展”之外,课堂基本是学生的舞台。学习活动多以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为模块进行“单元设计”,每个学习单元基本都有“自学——交流——展示”等环节,而教师职责则表现为适时、适度的点拨。基础目标的达成是通过学生的独学、对学或群学实现;成果展示则较多地表现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发布,实现了小组之间学习成果的共享和互补。学生在高效课堂中表现出昂扬的生命状态,主动,积极,学习力与创造性得到有效激发,全程充满了愉快的学习体验。
小学部的高效课堂建构正在稳步推进,并在长期制约课堂效率的某些关键环节逐步获得实践成果,这在此前不久承办的乌当区高效课堂展示活动,暨家长会课堂展示活动中得到较好的印证。与课的兄弟学校教师及我校学生家长,对我校积极推行的高效课堂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盛赞这样的课堂是生命课堂、活力课堂、效率课堂。
我们对课堂教学的价值诉求
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提升,是教学质量的核心竞争平台。贵阳为明实验学校,在徐扬华校长的主张下一直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改革与实践。徐校长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当前国内基础教育新锐学校课堂改革的成功做法,智慧而辩证地提出了“为明高效课堂教学七要素”,并以“七要素”为引领,高度整合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资源,从而实现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益的增值。
以徐校长提出的“为明高效课堂教学七要素”为价值诉求,小学部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全面领会“七要素”的实质,并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我们对影响课堂效率的“教学时间”“目标容量”“教学效率”等变量进行了全面思考,并分别从“教师层面”“学生层面”“时间层面”作了微格分析。
教师层面:教学效率 =单位教学时间内,在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所完成的目标容量
学生层面:教学效率 = 教学对所有学生的一切影响的总和÷学习所用的时间总和
时间层面: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时间÷ 实际教学时间 × 100%
同时基于“要素论”出发,我们认为,“为明高效课堂教学七要素”是组成课堂教学系统的“基本单元”,既相对它所在的系统是要素,又相对于组成它的要素则是系统。各要素在系统中相互独立又按比例联系成一定的结构。因而,我们对“七要素”作了这样的界定:“七要素”既没有固定的时间要求,也没有硬性的操作步骤,可灵活运用,有机组合;“七要素”隶属于课程目标系统,直接指向的是课程目标、课堂目标,不为要素而要素,各自独立又彼此关联,共同促进课堂目标的达成;“七要素”以“高效”为目标也为归宿,其核心在于实现教师层面、学生层面、时间层面的变量转换,从而达到缩短教学时间、增大教学容量、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