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教育科学院关于开展2025年贵州省中小学美术学科第一轮教研活动在我校圆满落幕
为深入贯彻《贵州省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教研工作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省级教研活动的专业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美术学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深化美术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评价机制,构建科学系统的质量评估体系,贵州省教育科学院依据《贵州省教育科学院省级教研活动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主办了2025年贵州省中小学美术学科第一轮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于2025年3月18日在贵阳为明学校顺利举行。
贵州省教科院美术教研员杨继东老师、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美术教研员李莎老师、贵阳为明学校校长陈光明先生致开幕辞。
贵州省教科院美术教研员杨继东老师致辞
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美术教研员李莎老师
贵阳为明学校校长陈光明先生致开幕辞
重庆一中特级教师、国家质量监测视导员梁旭辉老师举办了一场题为《中小学艺术素质评价导向的实践与思考》的专题讲座。首先,梁老师与在座教师深入探讨了监测、测评、评估与评价之间的区别,为后续内容奠定了理论基础。随后,梁老师围绕贵州省国家义务教育艺术质量监测的概况,以及重庆市在艺术素质测评方面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了详细阐述。他特别介绍了重庆本地根据教育实际情况构建的测评体系,该体系不仅有效检验了学生的艺术理论知识,还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创意表达和艺术鉴赏能力,为艺术素质的全面评价提供了清晰框架。此次讲座精准把握了艺术教育的重点,为未来的艺术教学指明了方向。
下午,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美术教研员李莎老师以《跨学科视域下数字媒体艺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实践研究——以“红飘带”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全域行浸式体验为例》为主题,为中小学美术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视野和思路。
李老师从跨学科学习的理念出发,首先介绍了案例的背景,随后深入解读了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她结合WWH思维与KUD规律,设计了深度学习路径,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索。此外,李老师还探索了学科融合与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策略,强调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必要性。她指出,大单元教学模式有助于整合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数字媒体艺术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载体;项目式学习则能够将教、学、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内容都得到了李老师的深度解读和精彩阐述。
安顺市教科所美术教研员孙艳梅老师以《教学评一体化:小学美术学科质量监测的区域实践与思考——以安顺市监测体系建构为例》为主题,与在场的美术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她从当代中小学美术教育对科学监测体系的迫切需求出发,详细介绍了安顺市在这一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孙老师从监测目标的设定如何紧扣课程标准,到多元评价方式的运用,全面展示了如何实现教学与评价的相互促进。在交流过程中,她通过具体实例进行展示,使内容更加直观易懂,旨在推动小学美术教育迈向提质的新阶段。
3月19日上午,本次教研活动进入课例展示环节。来自遵义市汇川区恺瑞学校的林辰老师、贵阳市南明区李端棻中学的代宇婷老师以及贵阳为明学校的焦杰老师,分别呈现了三节精彩课堂展示。林辰老师的课题为《青铜器》,代宇婷老师的课题为《似真亦幻》,焦杰老师的课题为《书为心画——以行书为例》。这三节课涵盖了不同学段、课型以及多样的教学方法。现场观摩的老师们对三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些展示课为教学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3月19日下午,三位老师分别进行了展示课交流的说课环节。随后,在省美术教研员杨继东老师的组织下,安顺市教科所美术教研员孙艳梅老师、遵义市教科所美术教研员邬义波老师、黔东南州教科所美术教研员周杨老师对三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点评内容涵盖了课堂整体架构、贴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案例、与时俱进的设备应用以及家国情怀的价值观等方面。
评课结束后,贵州省美术兼职教研员、正高级教师黄艳老师主讲了题为《精准施策,优化教学——中小学美术课堂观察与思考》的专题讲座。她围绕“优质课”的细节,为现场来自各地州市的老师们答疑解惑,帮助老师们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黄老师与在场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新路径,为美术教育注入了全新活力,引发了在场教师的强烈共鸣。
最后,贵州省教科院美术教研员杨继东对为期两天的“2025年贵州省中小学美术学科第一轮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此次活动是一次成功的教研实践,通过创新教研形式和内容,加强了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全省中小学美术教师提供了更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杨老师表示,在全体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贵州省中小学美术教育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