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社团成立宗旨及发展目标
贵阳为明实验学校少年科学院是由学生自主组成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的学术性团体。围绕贵阳为明实验学校“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的办学目标,以全校学生,特别是初一、初二的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整合社会科技教育资源,以学校少年科学院为阵地,引导和教育青少年理论联系实际、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开展科学技术实践和研究,提高我校青少年的综合科技素质,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少年科技人才。
贵阳为明实验学校少年科学院的主要任务是:组织科技专家指导青少年开展科技教育、科技培训、科学实验、科技创新、科技竞赛、科技交流等活动;发现和培养优秀的青少年科技苗子,引导并吸呐他们成为学校少年科学院院士;向上一级少年科学院推荐“小院士”,建设校外科技教育的师资网络。
二、社团组织结构
贵阳为明实验学校少年科学院实行会员代表大会制度,其领导机构为院务委员会,设立顾问院长(校长),院长2名(领导1名、学生1名)、副院长2名(指导教师1名、学生1名),下设理事处5名(学生)。贵阳为明实验学校少年科学院的专业机构由专家委员会、科技辅导教师团组成。
三、 社团团徽
四、 社团活动
1.为明实验学校少年科学院成立
4月19日下午,我校中学部师生在阶梯教室举行了少年科学院成立仪式。整场仪式由韦瑞睿同学主持,副校长王新荣开场致辞,紧接着中学部车淑波主任为到场的校长徐扬华、执行校长陈曦以及副校长王新荣颁发顾问组证书,校长徐扬华为简文娟等6位老师颁发少年科学院委员证书。
接下来,七年10班学生代表鄢钰的发言表达了少年科学院小院士们为争创为明一流社团而努力的决心。最后,校长徐扬华与在座的小院士们分享了他的科学学习经验,希望同学们能做科学理论的学习者和宣传者、学校现代化建设的贡献者和推动者、校园文明生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
|
为明少年科学院校长顾问 |
为明少年科学院专家委员会成员 |
2. “低碳生活 变废为宝”科普展
2012年6月-7月,我校少年科学院开展了以“低碳生活,变废为宝”为主题的科普展活动,此次活动的目的是号召我校学生学会节约资源,重视身边的资源,对身边的废物进行有效的回收再利用,同时激发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开拓同学们思维,通过此次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次展览分为科普知识展和学生作品展,科普知识主要以展板的形式体现,展示的内容为生活科普常识,让学生通过展览了解科普知识、学习科普知识;学生作品展为学生动手制作的作品:分为“科技创新小制作”——用身边的旧电器、旧玩具等废旧物品,运用“声、光、电、磁、机械”等科学原理创新制作科技玩具、模型等作品,和“生活中的小发明”——发现生活、学习用品中的不足、缺陷,发明创造出可以弥补不足与缺陷的小发明,或发明出实用、多功能的新型用具。让学生意识到身边总是可以找到一些物品,它们虽然被用过,可它们还存在可利用的价值,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还可以让该物品再体现出属于它的价值,可以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别样的色彩。
此次展览还选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选出了人气奖3名,艺术奖3名,创意奖3名,实用奖3名,优秀奖10名。
3、为明少年科学院种植蘑菇活动
2013年3月-5月,少年科学院的院士们就开始了种植蘑菇活动,因不同蘑菇种类生长温度不一,此次种植受温度影响,我们只选择了黑平菇、白平菇、姬菇等品种种植。在种植过程中,我们从育种开始按照种植要求严格执行,因为菌种在培育的过程中不能感染其他细菌,一旦感染其他细菌会使蘑菇菌种死亡。蘑菇在生长的过程中离不开水,并且每个阶段需水量不同,当菌丝刚刚生长出来时,需要的水量只是60-70%,当菌丝长满后,需水量则变成80-90%,每个阶段学生都认真呵护,每天学生都根据水量不同对蘑菇浇水,并且在种植过程中学生还做了不同阶段的生长记录。
5月份我们的蘑菇终于长出来了,看到长得鲜嫩的蘑菇,同学们采摘的时候都很开心,因蘑菇长出时间不一,根据产量我们分别分给部分同学带回家去做了鲜美的蘑菇菜。通过此次活动,院士们不但学习了如何种植蘑菇,还体会了整个种植过程,特别是还亲手收获了自己种植的蘑菇,品尝了蘑菇的美味。
4、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
2013年7月4日下午选修课时间,我校初中部少年科学院、自然科学选修课、信息技术选修课同学齐聚报告厅,开展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交流活动。刘云主任、车淑波主任和少年科学院的老师们参加了这次活动。
本次活动由少年科学院、自然科学选修课、信息技术选修课推出优秀小组参加汇报交流。从课题的选择可以看出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光,选择来自身边有意义的课题:如《计算机病毒的研究》、《南明河水质调查》、《瘦肉精对人体的危害》、《水果中维生素含量测定》、《食盐对狗的影响》、《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中学生上午的利与弊》等等。
各小组的成果汇报,让我们看到了同学们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细致、严谨的态度和认认真真、实实在在的研究行动。同学们采用资料查找、问卷调查、访谈、实地探访等方法进行研究,在活动过程中锻炼自己、学会研究、学会合作、提升能力。
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活动,给大家提供了相互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此次汇报的同学,每小组特别挑选了不经常上台演讲的同 学,让这些同学通过此次汇报锻炼自己的表达与展示能力,他们在汇报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此次汇报不但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还给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提供了平台,以后在每学期的学习中我们都会有类似的机会。
五、 社团荣誉
2012年7月 7年(2)班 高杨清馨、杨君利、王婧悦
《环保从我做起》 指导教师:潘声凡 获贵阳市第九届综合实践论文比赛三等奖
2012年7月 7年(10)班 陈思彤 余铁微 周溢斐
《是否支持应试教育》 指导教师:梁大羽 获贵阳市第九届综合实践论文比赛三等奖
2012年7月 7年(10)班 樊怡灵、刘程玉单、何沁阳
《广告语的修辞分析》 指导教师:梁大羽 获贵阳市第九届综合实践论文比赛三等奖
六、 社团规划
(一)校内活动
1.坚持每周一次的少年科学院例会
2.举办每年一届的科技节活动
3.每3周有一个校园小活动,如种植蘑菇、各种小实验等等
4.做各种科普宣传展和宣传活动
(二)校外交流
1.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各类相关比赛
2.组织院士参观气象站、水质监测站、科技馆等。
七、指导教师简介
1.潘声凡老师
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热爱生物科学,特别喜欢研究动物的生态行为,喜欢观察、记录一切美好的生物现象,大学时曾到热带雨林居中1个月(无水、无电)观察海南黑冠长臂猿,目的是能写出真实的毕业论文。我的格言是只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所以我珍惜我获得的任何机会,努力学习,努力积累,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其实我是一个正义、正直、敢做敢当的人,面对困难重不放弃,我敢于去创造、去改变。我憎恨懦弱、不讲信用、不诚实的人,我希望你们不论以后的人生是什么样子、从事什么职业,你一定要是一个正义、正直、敢做敢当、诚实的人,这样就足够了。业余爱好:打羽毛球、其他运动、旅游。
2.张恋老师
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专业,主修生物,化学,物理,地理。我热爱自然科学,喜欢DIY制作,喜欢把生活中简单的材料通过加工点缀变成美好的生活用品和装饰品。
我的格言是:学会拥有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美好的事物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里,而常常我们却看不见,是因为我们对美缺少了用心观察。如果我们能细心的运用我们的眼睛,那我们一定会惊奇于自然科学世界里的美。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